一周交通高校新动态||第20190402期
01 西南交通大学16项成果荣获2018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奖
2019年3月25日西南交通大学
3月25日上午,省委、省政府在成都举行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表彰为四川省科技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省委书记彭清华出席大会,省委副书记、省长尹力讲话,省政协主席柯尊平出席,省委副书记邓小刚主持并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提出要求。
2018年度四川省人民政府共授予省科技杰出贡献奖1项,省科学技术进步奖287项,其中:一等奖34项,二等奖81项,三等奖172项。西南交通大学16个项目荣获2018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其中牵头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沈中伟教授和戴光泽教授作为获奖代表参加大会。
沈中伟教授团队成果“现代轨道交通综合体设计理论与关键技术”是我校建筑学科领域首次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充分展示了我校在现代轨道交通综合体建筑设计与规划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行业影响力。
现代轨道交通综合体是衔接高速铁路等交通方式,实现多模式高效换乘,整合多元化功能需求,融合多维度设计因素的当代最复杂的一种建筑类型。项目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原铁道部科技计划重大、重点课题以及四川省省级课题的支持下,系统地开展了研究,在综合换乘、空间组织、环境优化三个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一是提出了现代轨道交通综合体交通换乘理论,创新了综合换乘关键设计技术;二是建立了现代轨道交通综合体内、外空间重构与规划协同技术;三是实现了体验舒适、服务完整的现代轨道交通综合体环境协调与品质优化的设计变革与创新。
该项目成果解决了实际工程项目中交通建筑设计的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现代轨道交通综合体设计、建设水平的提升,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显著。
02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通过教育部认定
2019年3月29日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日前,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公布2018年度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认定结果的通知》(教高函[2019]6号),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交通运输实验中心组织申报,实验中心主任周磊山教授主持的“高速铁路网行车组织全过程管控一体化虚拟仿真实验”,经北京交通大学内部推荐、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推荐、专家评审和项目公示等相关程序通过教育部正式认定。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认定,是教育部推出继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认定后的,推进高校完善现有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又一重大举措,是“十三五”期间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的重要内容。
“高速铁路网行车组织全过程管控一体化虚拟仿真实验”立足于我国“高铁走出去”、“一带一路”、“新型城镇化”等国家战略,顺应我国高速铁路快速发展的需要,以提升我国高速铁路自主品牌效应,培养具备高水平的高速铁路网络化运营管理专业人才为目标,支撑交通运输学院国家级精品课程《铁路行车组织》,满足目前旺盛的国内外高速铁路人才培训需求,秉承“虚实结合、相互补充、能实不虚”的建设思路,搭建高速铁路虚实联动、全景控制、网络协同管控一体化实验平台。
平台以京沪杭高速铁路网为基本框架,涵盖京沪、胶济、沪杭、宁杭、合蚌、宁西等6条高铁线,北京南、天津南、上海虹桥等11个车站,北京、天津和济南等5个动车段,是目前全国线路最长、网络复杂度最高的半实物沙盘模型。该实验项目为高速铁路专业本科教学提供专业实验平台,解决各工种间的协同配合训练和综合演练的问题,为高速铁路运输组织和运营管理人员培训和实验提供必要的学习演练设备和环境,提供具备自主创新实验的平台和环境。
03 东南大学举办首届优秀青年人才高层论坛
2019年3月31日东南大学
日前,东南大学首届优秀青年人才高层论坛在四牌楼校区举行。东南大学副校长刘攀,江苏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南京市委组织部等部门领导,东南大学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务处、人事处、科研院、财务处、总务处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及各类高层次青年人才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
刘攀副校长在致辞中,向与会领导和青年人才表示欢迎和感谢,介绍了东南大学的历史沿革、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基本情况及未来发展方向。他说,2019年继续是东南大学的“人才年”,是全面实施“十三五”发展规划、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和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一年,正肩负着新时代新使命、迎接新征程新挑战。他表示,学校在为人才提供良好科研平台和薪酬待遇同时,还将在多个环节做好服务和保障。
与会领导就新时代高校人才工作作了交流发言和研讨。江苏省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李炳龙副处长结合江苏人才工作的发展过程和现状,介绍了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和“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的基本情况。江苏省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处长高飞结合人才工作的经验和思考,提出人才工作中的若干的注意事项。江苏省教育厅师资处郭新宇副处长作了《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报告,介绍了江苏省在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领域的成绩,分享了江苏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经验。东南大学人事处处长王景全作了关于东南大学人才工作情况的报告,介绍了2018年“人才年”的建设、东南大学人才工程体系及东南大学引进人才体系制度等方面情况。
0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牵头筹建新工科智能驾驶工委会
2019年3月29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3月24日,“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智能驾驶协同育人工作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北京百度大厦成功举办。来自北航、清华、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长安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和百度等单位代表40余人出席了本次会议。百度副总裁、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经理李震宇先生祝贺智能驾驶工委会的成立,并表示在Apollo的发展过程中,百度也要坚持要做好两件大事:开放和育人。他希望企业与高校共同努力,共创智能驾驶美好的局面。
百度公司技术委员会理事长陈尚义教授主持会议。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黄河燕教授介绍了联盟的情况和新工科育人工作的重点。智能驾驶协同育人工作委员会轮值主任、清华大学汽车系主任杨殿阁教授就“汽车新四化与高校人才培养”进行了介绍。智能驾驶协同育人工作委员会轮值主任、北航交通学院副院长田大新教授介绍了新工科智能驾驶工委筹建的背景和工作思路。百度自动驾驶陶吉技术总监对百度Apollo的十大关键技术进行了精彩的介绍。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战略运营部总经理尚国斌介绍了Apollo生态在教育方面的战略。各高校参会代表就本单位新四化汽车人才培养的经验探索、挑战和工委会如何更好开展工作进行了讨论。随后,工委会秘书长张辉教授对秘书处的工作进行了简要介绍。最后,会议人员试乘了百度Apollo自动驾驶车。
智能驾驶协同育人工作委员会旨在推动新工科专业建设,制定符合智能驾驶汽车产业的人才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标准化面向智能驾驶领域专业改造升级的参考课程体系,推进产学研深入融合。工委会秘书处设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负责工委会日常组织工作,协调工委会成员事宜。
05 范文副校长一行莅临长安大学公路学院调研座谈
2019年4月1日长安大学公路学院
2019年3月27日下午2点30分,范文副校长一行四人到我院调研座谈。随行的有教务处赵煜副处长、招生办丁珊主任及工作人员。公路学院田新民书记、谢永利院长、雷显锋副书记、黄平明副院长、汪海年副院长、王建军副院长以及院长助理和学院各办公室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田新民主持。
范文副校长首先对公路学院师生为学校各项建设所付出的辛苦努力表示衷心感谢,尤其是对本科教学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和大类招生方面所做出的改革和创新予以肯定和称赞。他说2019年是学校一流学科建设的关键年,学校会争取更多更好的资源,为全校师生们创造优质的教育教学环境。范文副校长结合学校近期开展的一流专业与一流课程建设、校级教学成果奖的评选、新增专业的申报、互联网+大赛等工作对学院提出了目标和努力的方向。他希望公路学院各项工作要密切配合学校,同各个职能部门协调联动,继续做好示范带头作用,为我校“双一流”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田新民书记代表学院感谢学校领导及各个职能部门一直以来对学院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他说多年来学院上下同心同德努力工作,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尤其是十一年前的成立的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国际班现已经成了学校的“拳头”产品,成为我校招生宣传的“闪光点”。接着他对“后新生教育工程”、“学生的分类指导”、本科生回母校宣传等工作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教务处赵煜副处长就完善和规范教学团队建设、信心技术和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师发展中心的工作以及即将打造的“五大金课”等工作与大家进行了交流和说明。教务处招生办主任丁珊老师感谢公路学院多年来对招生工作的支持。她就目前的招生背景和现状以及我校的定位和前景进行了讲解。她希望公路学院能在世界上有影响力超级工程影响下,不断完善实验室展示性建设,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和亮点,为进一步提升我校生源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汪海年副院长从提高本科人才教育质量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采取的举措和仍需解决的问题等三个方面进行汇报。他详细分析了在教育部提出的“四个回归”、“以本为本”、加强一流本科教育的形势下,公路学院在本科教学方面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挑战。
最后谢永利院长代表全院师生表示:一定不辜负学校领导的期望,百尺竿头,为我校第五轮学科评估增光添彩,为把我院建设成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研究性学院的目标而奋斗。
06 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第十四届全国交通科技大赛校内选拔赛成功举办
2019年3月26日兰州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3月22日下午,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兰州交通大学校内选拔赛在交通运输学院505学术厅举行。本次比赛由交通运输学院主办,共有11支队伍进入了本次选拔赛的决赛环节。
在答辩中,各队参赛选手通过实物展示、模拟仿真、图片动画和音频视频等丰富多彩的方式对自己作品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重点介绍了作品的创新点和关键技术。各评委老师从本届大赛主题、交通科技发展、作品工作量及文本撰写等多方面和选手进行了深入交流,并给出了精彩点评。
经过近4个小时的激烈角逐,最终评选出了由吕斌老师指导,郭隆龙等同学完成的“基于车联网的智能警示三脚架”,由张彧、宋钢老师指导,武亚杰等同学完成的“高速公路边坡自动监测预警与健康诊断系统”,由吕斌老师指导,李显林等同学完成的“基于出租车轨迹的城市交通状态分析系统”,以及由马昌喜、吴芳老师指导,周厚盛等同学完成的“动态公交专用道信号优先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4项作品获得一等奖,并将代表我校参加由昆明理工大学承办的第十四届全国交通科技大赛。
责编:吴佩洁